青海省体育局局长:从全运会看青海体育破茧化蝶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从全运会看青海体育破茧化蝶

2024-03-04 行业资讯

   青海代表团在全运会赛场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究其原因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海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青海健儿在全国最高赛场争金夺银创造了条件。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不久前在辽宁沈阳落幕。青海省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夺得3金1银2铜,奖牌榜排名第26位,创造了青海省近年来全运会赛场上的最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引起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应邀做客人民网,畅谈青海体育如何迈上新台阶。

  本届全运会上,只有55名运动员的青海代表团夺得3金1银2铜,创造了全运会上三十年来的最好成绩,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青海体育。青海曾在1983年全运会取得4枚金牌的好成绩。人民网认为,青海是一个经济小省,也是一个体育小省,在竞技体育方面,跟很多省份没法相比。这样一个省份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对于青海体育意味着什么?成绩是不是满足青海体育近些年的发展思路呢?

  冯建平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青海体育部门这些年坚持“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体育产业,通过发展体育产业从而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十年前,青海的经济发展落后,最困难的时候连运动员的伙食费都很难保证。因此在2002年我们痛下决心,改变了以金牌论英雄的发展思路,决心先发展体育产业,其次发展群众体育,再发展竞技体育。只有抓好体育产业,才能反哺,才有能力去保证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才能保障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突破。”冯建平说,只要我们在竞技体育发现新的苗子,便会将全部精力、财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一个项目或个人,给他们最好的团队,比如配上厨师、按摩师、康复师等。同时,也会全力以赴解决他们家里的问题,这样一来,运动员就会安心训练,成绩自然会提升很快。这次全运会就是一个证明。

  目前,青海竞技体育总实力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原因有三:一是上世纪80年代,青海与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二是1983年取得最好成绩时,有16个项目500多名运动员,而今年只有11个项目55名运动员参赛;三是在去年奥运会上青海运动员拿到了一枚铜牌,而1984年奥运会上,青海没有贡献。冯建平说,“只要选对路、选好材,没有干不好的事。这次全运会的一个启发就是,小省、弱省只要选对路,也能办成大事”。

  在全运会上,青海获得的6枚奖牌分别是男子马拉松尹顺金夺得金牌,任龙云男子10000米夺金,他在2007年创造的男子马拉松和万米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藏族姑娘曹茉婕获得女子万米金牌和5000米银牌,以及切阳什姐带入全运会的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6枚奖牌均出自中长跑项目,这显示出了青海选手在这些项目上的绝对实力和优势。

  冯建平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看到青海选手如此强势地获得了3金1银2铜,就对我说希望把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打造成‘中国的肯尼亚’。如果我们在中长跑上再有所突破的话,应该说对中国体育乃至对亚洲人都是巨大的鼓舞。”

  据了解,经过几十年的科学探索,海拔2000米至2500米是高原训练较为贴切的海拔高度,多巴基地符合这些要求。此外,多巴基地已经培养出中国60多个世界冠军,这中间还包括奥运冠军王军霞等。目前,国家冬季奥运会队伍已经第三次上多巴基地训练,如果在明年的冬季奥运会上获得冠军或者获得好的成绩,强力证明了冬季项目也适合在多巴基地进行高原训练。多巴基地成为“中国的肯尼亚”也将不再遥远。

  青海中长跑项目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冯建平表示,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是青海经济社会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牧民有了定居点,孩子们都到寄宿制学校上学,这样一来,体育部门可以在一所学校选到很多苗子,优秀运动员也就易产生了。切阳什姐和曹茉婕就是这样选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只有青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牧区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教育条件得到很大的发展,才有今天青海体育的发展。

  2015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田径锦标赛,2016年在巴西举办奥运会。如果切阳什姐和曹茉婕能进入前八名,不仅是青海和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亚洲人的骄傲。“从她们现在的训练水平来看,已经接近世界水平,所以完全有希望。”冯建平说。

  在全运会赛场,青海藏族姑娘曹茉婕发挥出色,接连夺得女子10000米金牌及5000米银牌。在去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青海藏族姑娘切阳什姐更是给世人一个惊喜,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这也是藏族选手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对于这对优秀的藏族姊妹花,冯建平非常看好。

  冯建平说:“切阳什姐现在成绩是1小时25分12秒,和世界纪录差10秒左右,她是有希望创造新的奇迹。曹茉婕全运会跑出了15分49秒,而今年的俄罗斯世锦赛上冠军成绩为15分15秒,因此按照她的实力应该是15分30秒左右,也有希望创造历史。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经成功举办12届。今年的环湖赛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首次贯通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谈到环湖赛的发展,冯建平表示,“三省区的通力合作,归功于三省区的党委、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明年环湖赛将会有哪些创新呢?冯建平透露:“肯定还是要在三省区继续走没有走过的地方,创造新的路段,适当增加比赛距离。此外,在参赛队伍的人员组成上,环法赛每队是9个人,环湖赛是7个人,我们正在研究能否增加人员,这也牵扯到食宿条件、经费等问题,希望明年与环法赛再接近一点。”

  近些年,青海省除了在竞技体育、产业体育上取得辉煌成绩外,在群众体育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

  冯建平介绍,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十二五’期间,整个文化投资大概100多亿元,体育方面就有10亿元。去年,政府拿出2亿元修建体育场。随着省委省政府对体育民生的投入,每个青海人都能够轻松的享受到丰富的体育活动。而体育部门的职责就是如何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种原因是硬件设施,一种原因是怎么引导群众活动。”

  “我们应该学习其他省份创新的东西,而不仅是学习物质的东西,学习奋发向上不断地进步的精神,而且要因地制宜。比如青海老百姓最喜欢篮球、射箭、藏舞等项目,那我们要加以引导。”冯建平表示。

  冯建平认为,一般讲体育,狭义的理解是金牌,广义则指的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而我说的体育还不是这三大块,体育应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民素质的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会和谐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拓展思路,让体育从单纯的“金牌”模式中跳出来,让体育为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当人民网主持人问到怎么样看待“中国梦”时,冯建平说,他心目中的“中国梦”就是努力工作,奋发图强,让老百姓幸福生活,让青海人、中国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朱西全)